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私密誌-處境劇的你和我(三)

私密誌-處境劇的你和我()



Picture



一向很喜歡看男女主角的愛情線,天天天晴與畢打不同,不同之處,畢打是一種畸型,是一條很長很長很長的由淺到深到濃的愛情線。



也許,是因為連續處境劇的關係,可以擁有這種優勢,用很多時間與篇幅去創造去浸淫去發酵一段感情,營造更立體更多方面的愛情線。



由反感、好奇、有好感、猜忌、暗戀愛慕……等等等等,因時間與篇幅的關係,絕少劇集能做到這種模式。



可天天天晴的一百二十多集與畢打自己人的三百多集,相比下畢打差不多是天晴的三倍;然而畢打自己人的愛情線,我常覺得沒有天天天晴的共鳴與親切。



應該這樣說,天天天晴所探討與故事大網所表現出的東西,比畢打自己人的震撼與冒險更甚。



為甚麼這樣說?畢打自己人當中的賞昇線,一個是臥底,一個是總編,實在是社會中當臥底的有幾人?身邊忽然有人跳出來說,我是臥底,我想愛又不可以愛的案例又有幾多?可能有,但不普遍。



也是的,當故事或小說,男女主角的立場與背景多是特別又異常的,那特別的境地,才可以有更多的發揮。若平平無奇的背景,但又想寫些動人又特別又令人難忘的,是比較困難。



然而,天天天晴所展現出來的女人「成長」或是第三者的探況,那種感覺、那種反差度,形成一種「是非判斷」的深層思考,對我來說有種比畢打自己人的戲劇化,盲目地去愛的更猶有趣味,個人而言是覺得天天天晴的可觀性的確可以是比較高一點。



很奇怪的觀點嗎?是的,但當看完整整三套處境劇,對於天天天晴,那條主線是有點可惜,實在天天天晴是很有發揮與挑戰性的話題。



天天天晴說的,是一段社會可能會發生或常發生,貼近生活,是親切的,是很易引起觀眾共鳴的。



前段半的井喬、馬浩文與Kitty ,還有明姑娘,矛盾而無絕對的錯或對,這種思考是有點過癮。



井喬被丈夫背叛,讓她一直以為以丈夫為先的價值觀完全改變,為什麼一直以為是對的東西,原來在丈夫眼中是失禮的、為了他好的事反而是壞事。



他變了,原來是她做成的。在外人看來,條件優渥的他,在她身邊反而是委屈了他,而他的出軌變成理所當然。



他沒有錯,反而是井喬錯嗎?



馬浩文,是為了忠於自己,而去出軌,劇中寫成理所當然,令你反差的是……一直的劇集不是寫成出軌的是衰人麼?但天晴劇中為了這個「衰人」,成了很多很多的原因、很多很多的說項,究竟愛情、婚姻與自我本身,是一種什麼的關係?



有沒有想過婚姻後的自己?自我的需要與想望?當一切以為平淡如水,該這樣走的時候,一顆小小的石子就會牽起波欄。



他不是壞男人,他對老婆百段的禮讓百段的愛護,不論房子的借貸、為了她在工作上的捅出來的禍他一一替她補過。他對井喬很壞嗎?連他以為真的可以一生一世,然而現實的婚姻又是怎麼的一回事?



Kitty,她不是壞女人,本來的故事應該要讓我這樣覺得,可是沒辦法…演的演員拿挰得不好吧,讓我…不能站在她的立場去想去看,變成一面倒的傾向,唉!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本來,她應該是以為自己一直的暗戀愛慕,只是感覺為先,沒有深懷去破壞別人的機心,然而當她看到他為了妻子受苦,暗慕的感覺慢慢地蔓延,有時,高估了自己的自制能力,當對方彷彿給了點機會與感覺,再不能騙自己。



愛情,有自由的地方,為什麼要去抑壓自己?沒有愛情不望回報的,當愛到一個境地,再大方的人也渴望點點的回應,只怕那一丁點。



然而忘了的,人總是貪心,一丁點後就希望再多一丁點,更何況的那個他與老婆相處得不協調。她沒有介入任何人,只是希望忠於自己的感覺。



井喬,只是愛著自己的丈夫。



馬浩文,很想當個好丈夫好男人,可是當愛情又再來臨時,他不想再錯過一次。



Kitty,只想忠於自己感覺,勇敢去愛一個男人。



彷彿三個人也全對,也彷彿三個人也全錯。



所以,當知道這個大網,我是心動也很想知道她她和他究竟會有什麼的火花什麼的故事什麼的抉擇,然而可惜的,三個人竟然差不多沒有火花的出現,與我本來的期望有一段的距離。



為什麼井喬會如此如此的……讓人討厭,那種小家子的習慣,是太過了嗎?



為什麼馬浩文到最後會如此變化得這樣疙瘩,這種像是為了篇幅關係而一轉直下,一個人可以變得如此突然而很奇怪,對待老婆由愛由讓由包容,可以罵老婆罵得如此無恥,實在很不明白。



Kitty那種如此憎懨的,不能同情不能站於她的角度去看,嘴臉一下子變了,奇奇怪怪的。



還有明姑娘,我其實對於明姑娘應不應把知的告訴給井喬,這個五十五十的問題,很有況味的思考。



對於井喬老公的出軌,明姑娘是知情的,但應不應該誠實相告?有很多思考的方向,明姑娘的私心、明姑娘的計量、明姑娘的擔心……這個爭扎點,很好玩的。



光這前半段,其實已經可以出神又入化,不用明醫生的出場其實已經很有看頭。明醫生來,就只為了談戀愛,冧一下觀眾,讓井喬與明醫生甜甜蜜蜜的讓觀眾開心一下、陶醉一下,可是比之前的井喬、馬浩文與Kitty的探討度,差落較多吧,所以明醫生後期的天天天晴,我也較少看了。



可惜,都是可惜二字,感覺不到火花與互動,把這個很挑戰性的話題演不活,我是有點心痛與可惜。



心痛,真的有點心痛,到現在還是這種感覺,甚至有時,想著若我寫這種,我會怎麼寫好呢?



下半段的明醫生與井喬,火花漸見,然而故事就是拍拖追逐,說真的沒來得如此的深刻,還有很奇怪的一點是……田蕊妮與井喬,我以為會由女人姐妹淘,因為明醫生的關係,讓愛情與友情來個抉擇的是非思考,然而到最後卻沒有。



嗯……所以天天天晴,並不是讓我覺得難看,而是很可惜,故事比畢打比同事還更有看頭,但最終在我面前所呈現的是另一回事。



那麼最新的誰家灶頭無煙火哩?遲點有空才寫,可想而知我是很隨心的在看在寫,差點就放棄要再寫,然而當想到天晴,實在不得不把這種遺憾感由筆落下。



感情,這種失落感,故事是不能回頭的,機會只得一次,就是因為如此才覺失落。



處境劇這三個字,對於你對於我的感情與意義也不一樣。



對於我,是一種由小到大的親切感。



一種集體回憶,一種由生活跳入戲劇再返回生活。



生活發生的種種,可能會由處境劇裏出現,有人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或者換句話來說,在劇中,每人都可能在內裏找到自己的點點滴滴。



記得媽媽說過為什麼會愛看處境劇,她說開開心心看半小時,幾好。



也是當生活太沉重太累,彷彿再改變不到現狀,但看這有趣的半小時,挺好。



也是當生活太無奈,彷彿處境劇的人把自己演了點點,有時像鏡,也是親切的。



但為什麼處境劇才行,普通的劇不可以嗎?不是不可以,而是人與人,劇與劇之間的感情是要時間來建立,或濃或淡也很難即食的,處境劇就像一煲老火湯,慢慢的熬,味道才越來越濃。



就像個老朋友?



不一定是最高最濃烈的,不一定要追得如此強烈,但每每也許過了很多很多年後,你能記起它的一點點。



記得嗎?



「夠鐘啦,睇下今集講乜先講乜先……」忘了嗎?但我還記得───



PS:本來還想寫(四)、(五)的,很明顯我怕我自己貪懶,不了了之,所以就這樣先小結一下。^^



青雨



26.4.2011

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私密誌-來聊一下唐晶晶

私密誌-來聊一下唐晶晶


Picture


怎麼說呢?在<<誰家灶頭無煙火>>一劇裏,如果她不叫唐晶晶的話,那麼我可不會偏心嗎?也許,是;也許,不是。


當然,沒有就是騙你的,那個好感度,光是名字,我就可增強由無至一百。我常覺得,這也是我的習慣,總是對劇中主角和配角的名字,我一向很重視,也很執著的。


像是陳大文、陳小明這種太普通的名字,一般人也不容易接受,或著接受也並不是會喜歡,那麼為甚麼不要事半功倍的改一個好聽易記又有意思,而自己又喜歡的名字?


或許,唐晶晶這個名字,並不是算怎麼特別的討好。不過,老實的說,我倒是對姓唐有種沒有原由的好感。


是偏愛,對,有種偏愛可以毫無原因的。


題外話,程、唐、徐、方、沈、蔣…均是我最喜歡替主角們取的姓氏,而陳、黃、何、朱等就是絕對盡量都不會改的。


撇開名字,對於唐晶晶這個角色,其實很是討好的,也是我很容易花痴或喜歡寫的女生性格。


就是甚麼也不怕,公平公正又光明,小聰明得來卻仍有自己的火氣。


那種……朝氣,是一種會令人跳腳卻又氣不下的。


一向很喜歡看也喜歡寫這種帶點小聰明,卻不是勢利進取的女生,而唐晶晶這種剛剛好是我很愛看的類型。


不是進取嗎?看著她衝著去大佬鍾的房間,衝著不要小強的稿件……不是的,我只是覺得她不怕強壓,說著自己心裏想說的話吧!


甚麼是對甚麼是錯,唐晶晶有著自己的一套。看著這二集「新紮師妹」,她自己是熱愛當個記者,即使大佬鍾表明升她的職成編輯,她不怕向大佬鍾表明自己的意願,可是到最後為了大家為了其他同事,她不得不毅然的放棄執著,犠牲小我來完成大我。即使強撐,她也要撐到底;義氣義氣,這是唐晶晶為了大家的義氣。


當然,接下了編輯一職,就會全力以赴,因為這是她該做的,也盡心做的,也是她的性格。


唐晶晶被人討厭,或者不在角色之下,在演譯嗎?對於我來說,我覺得其實不算差,或者這是因我透過網絡上看而不是在電視,再或者,我把她套在比上天晴Kitty或初初的畢打Joyce上,她倒是好得多了。


再也許,我把她說話的語氣、聲調和方式,看成唐晶晶個人的特式、個人的習性,我只是覺得少了點靈動的眸光吧!


如果連眼睛也會動起來也會懂得說話,那麼就更好了。


機械人式的,那麼唐晶晶就成為機械人吧!


把機械人三個詞變成唐晶晶的特色,把這機械人式演得淋漓盡致,那都是一件好事。


唐晶晶變成機械人?為甚麼不可以?生活上,說話沒有尾音的人,我又不是沒有遇過,至少在我身後的上司就是這樣。


哈哈哈,我知道這是一個很奇怪的邏輯,但是我的確自然地這樣看演唐晶晶的演員。


不如就這麼的一個故事……因為剛變了編輯,所以壓力過大變成機械人吧!內心的,依然是個可愛的唐晶晶吧!內心,誰知?不會的,唐晶晶不是有個青梅竹馬的田凱嗎?


田凱會說───



有時真的不明白,她在想甚麼?幾日前還與大佬鍾打賭,深信晶晶她寫好了自己的稿件,就決不會用強仔的那份,可是到最後卻不如他所想。


田凱自問比任何人都了解唐晶晶,沒想到這一次卻吃了癟。


「喂,田凱!」


有人會覺得不禮貌,像機械人式的說話語氣,沒有尾音的,可這也是晶晶特式,他早已習慣,何況若有一天,她改變了這個模樣,定是有什麼具大的事情發生。


「在發甚麼呆?」眼睛沒有閃閃生光,呆呆定定的,這個也是她的招牌貨色──  」 


沒錯,本來午飯時間在公司,我是想寫個小故事名為<< 田凱與唐晶晶的二三事 >>,但寫著寫著,又不想寫了。


還是留白,讓感覺亂亂飛,讓田凱這樣吧──


「 


Sam 總是取笑他,說他偏心晶晶,而他總是以自小玩大的伴兒,沒甚麼的作解釋。


真的沒甚麼嗎?或許大家都覺得他與她會有點點甚麼,有時連自己也以為真的,但在心裏還分不清這是一種甚麼的感覺?


看著晶晶,這個同居人、同事和青梅竹馬的……她又轉過身來了,像個機械人似的爽爽朗朗,利利落落,其實有很多東西很多人也不真正認識她。而他也認識嗎?


「喂,田凱!」晶晶又來叫他了。 


嘿嘿,是想好了,卻不想寫,這是一種甚麼的感覺。


不知道,我一向都隨心的,不想寫就是不想寫囉。


田凱與晶晶之間,我是很期待的,畢竟我覺得他和唐晶晶是比較合襯。


唐晶晶畢竟長得太高了配Jason,怪怪的。


寫這篇最重要的就是──


加油唐晶晶,請不要剪掉她。


就這樣。



青雨


14.4.2011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私密誌-處境劇的你和我(二)

私密誌-處境劇的你和我 ()


愛,可以愛到怎麼的一個境地,一個怎樣的界線?


畢打自己人與同事三分親,我相信許多人都會迷上畢打自己人。


簡單的來說,畢打自己人太集中,也有太多的篇幅與著墨在殷賞與余家昇之間。


汝賞昇,閻汝大、殷賞和余家昇這三個人的關係,加上余家昇神祕的身份,成為了這套劇的主幹。但撇開了這條主線,剩下的卻不多。


為甚麼?有時我並不明白,把畢打自己人變成這三個人,後來差不多只是二個人的表演。


社長(余家昇)與老總(殷賞)二人之間的默契、二人之間微妙的曖昧,看得人心癮難耐。


曖昧,是的,他們就一直的曖昧。


在錯摸在互相測度,在在用了很多巧妙的巧合、巧妙的場景,不論便利店與咖啡室,到後來的變成鄰居,加上靈巧的對白與眼神,就像看了一本長長的愛情小說。


然而,這就是畢打自己人最初所想嗎?我其實有點懷疑,到現在抽身來看,是的,賞昇或汝賞這二條愛情線,其實很令人牽念,然而其他的支節,gary paula 、高ling種種很有潛在發揮,起了頭卻沒有尾的支線,很可惜的被扼殺了空間。比起同事三分親的群戲,形成辦公室的氣氛,滿滿的情節與故事,所有的都比較完整,這無疑畢打自己人是不及的。


或者,這條主線實在太精彩,把所有的目光都吸引住。在市場的平衡之間,不得不如此取捨;但這種取捨,令到這條賞昇線越踩越深,有時真的在懷疑,余家昇和殷賞之間的到底是甚麼驚天動地的愛情,現在抽身來想,實在不是甚麼的一回事,卻在當局著迷之中,你很容易與主角同悲同喜。


再說到臥底,首先Paula是臥底的身份讓觀眾知悉,那刻我呆了,不是嘛,真的這様?是一種古怪的感覺,也不明白為甚麼辦公室要來個臥底。


很奇怪的這架構,可是到結局,把迷底解開,卻覺得…這原因這理由是有點太輕太輕了,把這團毛毛球繞得這樣大這樣重,原來只是這樣簡單的一回事。那種反高潮的式,由高而入低,不得不說一句,是雷聲大雨點小,受了多麼多麼的苦,就只是為了查這個小案。


當然,你說罪案的大小並不重要,可是當你看了三百幾集的時候,光只給了這種薄弱的小案件事結束,總覺得有點怪怪的。


光只說故事與架構,實實在在,比同事三分親、天天天晴難免不完整。彷彿就看著二人拍拖玩曖昧,雖然是蠻過癮,並替他們著急,加上是三百多集,有很多時間鋪排他們的愛情,由遠古的伏線,由好奇好感到真的愛但不能愛,可以有很多的層次,但就只有他們。


只有賞昇,再多的,就差不多沒有了。


即使suki marco、大哥與Tina著墨與鋪陳都不多,比較多的是堅姐與包公,可是到後來,差不多全部都只有賞昇二人了。許多枝節,有時明明想向東走,但慢慢卻偏向西去,到最後完來已經沒有再說,沒有再安排,路線也迷失分不清,而我指的不完整就是這種。


究竟畢打自己人最初的故事大網與深意是甚麼?為甚麼要叫畢打自己人?


不明白還是不明白,雖然是叫人回味的劇集,但回味的,多只是老總與社長的默契與曖昧地拍拖。


然後……


一片空白。


比起畢打自己人,其實說起故事來,我是較愛天天天晴。


真的,因為那種生活的平易式,那種很多人也會遇到的問題,關於男與女、社會與家庭,關於個人成長……種種很多爭論點。


那種爭論點,其實蠻好玩的,因為可以是對也可以是錯,因為劇本,我相信這是一個很冒險與充滿野心的劇本。


冒險,是的,當有些題材都難以在電視上用到;


冒險,是的,當一些設定會引起家庭時段的反感;


可是冒險,這種不平凡,造就了更多的話題更多的思考。


喜歡,那種故事,那種讓人有火的論討,那種貼近與實在,不是同事三分親,更不是畢打自己人,是天天天晴。


~待續


青雨9.4.2011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私密誌-處境劇的你和我(一)

私密誌-處境劇的你和我(一)


想了很久,文字在心裏跳躍過很多回,始終下不了筆。


是怎麼樣?也許,有些東西不知怎麼的開始,心裏卻塞了點點滴滴。


喜歡,來自很多的因素;口味、性格、心情等,不得不承認對於某些劇種某些橋段故事,我是特別的偏愛。


即使某些大制作大夥兒都激讚,我卻未必會追看;不愛一些因怨情仇、大悲大喜、爾虞我詐、國仇家恨的那種。常常喜歡的,都是小品,清新的、溫情輕鬆的、感動的,看完有種如沐春風的溫暖,最好更可以是餘韻裊裊,有空倒會浮起某些劇集片段,讓人回味想念。


所以常看的會是處境劇。


Picture


處境劇-畢打自己人 社長與老總,那一集,考考你吧!


笑著的,這不諱言也可能是媽媽的關係,她都愛看這些劇種,不能太婆媽太老套,但要輕鬆快樂的模樣,作為女兒的我,也很容易被感染。


處境劇,何時開始有點點的不同?


同事三分親、畢打自己人、然後到天天天晴,到現在的誰家灶頭無煙火,出自相同人之手,有種同樣的心思與心意,一份希望你懂得,希望你能得著某些東西的劇集。


是的,我一向相信執筆的、書寫的,也是一種分享,分享筆者的心,希望不是無聊的過目即望,而是有點點的得著,點點的能體會筆者的心意。


很嚴肅的課題,也很老套是嗎?不知道,但我的確一直以此信念來執筆,感動自己感動人。


在於我,三劇裏,不計剛播的誰家灶頭無煙火,我最偏心的是同事三分親,然後畢打自己人,到天天天晴。


沒法子,對於同事三分親的偏心,是怎麼的動搖不到,因為我最喜歡的是關詠荷。我有種習慣,當喜歡上一樣東西,它/他/她就像住進我心裏一角,即使過了許多許多年,都沒法拔除,它像生了根。關詠荷就像我喜歡梁詠琪一樣,在我心裏有著同等的地位;我想,應該不會變了。


即使說她演得漫不經心,即使說她不負責任,但一一我都還在偏愛。


喜歡,永遠都不是客觀,永遠也都是不公平的。若有公平,就再分不出喜歡與討厭,永遠都同等,一視同仁吧!


不過,只有她,整套劇不成氣候,還有武紀勇、文丞君、樓華、戴安娜……最重要的是──


男子組和女子組,這一個小圈子,成功形成了一氛圍,一種吸引,這種感覺是從來沒有在別的劇集裏感到。


同事三分親,是這三套劇之中最均衡的,除了主線,另其他副線同樣精彩,表達了不同的愛情,並不是草率結尾幾集就把它結束。


當然,女主角中途的離開,是有種遺憾,然而,若女主角一直都在,那麼副線沒有那麼多空間與劇情可走,可能不能變成現在的燦爛菲菲。


說個祕密吧!在還沒有畢打自己人之先,在同事三分親的時代,我已經是會趕回家追它的了,甚至出街吃飯還在找電視追。


記得那時蘇玉華在找關詠荷,說起與陸堅的種種…那個碼頭……我是咬著菜心,在一間茶餐廳,目不轉睛抬頭呆看著那電視,差不多等到播完那一集,我才懂得吃完我的墨丸河,而墨丸河早吸光了湯,都糊了一遍。


記得另一幕非常心悸,讓人動心的,是因蘇玉華的挑釁,要Vincent 在執垃圾筒的飯盒吃才答應不再打擾關詠荷,而關詠荷無意中看見了,而後,關詠荷與Vincent在同一街走過,手貼著手,差一點一點點的就會牽著了,一步再一步Vincent提起了勇氣,終於抓著了他和她的幸福,雙手牽著了。


而馬路邊,剛巧一部黑色的車駛過,車內,是默默祝福他們,替Vincent加油的蘇玉華。


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感動得想尖叫。


到今天,差不多三四年吧,然後鮮明如昨。


如同事三分親,到現在,即使有很多人都不會同意,然而我是愛這個更勝畢打自己人的。


別問我為甚麼?因為,喜歡是很個人的,也不用解釋太多。


至於畢打自己人,撇除一些劇以外的個人因素與其他意義,最成功的最好看的簡單來說是──


演員間的默契與火花。


即使各演員是如何如何演得精湛,但這也許只是各自各,沒有交流沒有火花沒有默契,是怎麼的都不會好看。


就是老總、社長與大哥的那些心理、說話對白、肢體語言的流動交流,形成的一種氛圍讓人著魔的入迷。


當然,劇本的有許多許多小聰明、可愛的設定與情節、精靈與神級的對白。沒錯,不得不用神級這個形容,對白實在是太精警了,究竟怎麼想出寫出來的?不得不令人佩服很咋舌。


一天二十四小時,當坐在電視前,能吸引眼球的,能讓人花上時間的,雖然不會很多,可是也不算少,比起這些,更難更可貴的是能讓你看進心坎,讓你牽牽念念。


感覺流動,在心中,從來都不是輕易。


待續~


青雨


7.4.2011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吃吃吃-簡單平凡卻窩心

吃吃吃-簡單平凡卻窩心

很多時,也想找平一點卻好吃的,偶爾找到,就感到自己很捧,很有滿足感。

這種,彷彿在尋寶,每天每天早午晚餐,多是公司鄰近的快餐店或集團式經營的食肆;不是這間就是那間,有點納悶。

所以每每,找點不同的地方來吃,成為了一件簡單而快樂的小事。

美味而便宜,那就最好不過了。

上上星期五,走到了旺角,再走到了太子,想起了這間店。

Picture

艇仔粥,簡單卻美味


不是甚麼名貴菜式,也不是特別的菜色,然而每次吃著粥,我總會這樣想……

還不如坤記哦!

當然,我這個指的,就是十多塊錢的粥品,不是用什麼又什麼名貴的粥材,也不是什麼又什麼的酒店什麼什麼的地方來比較。

Picture

魚片牛肉粥,是我很愛吃的口味。

來到坤記,不用想就是我的首選是牛肉魚片粥,次選會是豬紅魚片粥。

價錢,在這通貨膨脹的當兒,是貴了,二餸粥,十六元正。若單是牛肉粥,只是十二元。

我記得第一次來坤記吃粥,應該是五六年前,這是一碗牛肉粥是九元,很便宜又可口。

從來沒試過這兒炸両,因為我一向都不愛吃炸両的,然而今次膽粗粗叫了一客。

Picture

不太好看嗎?但想不到很脆很美味。

樣子不討好,像是放了一段時間似的……但……真的不可以貌取「腸粉」,因為它真的很脆身,又好吃。

Picture

這是估不到的驚喜,還有叉燒腸,也好吃非常。

是的,當平凡,當簡單,當一切都不過是家常小品,卻給預你一個窩心的星期五晚上。

暖暖在心,在這太子旺角的街頭,人頭湧湧,來去匆匆,一碗坤記粥開始了期待的星期六和日的假期。

不用花費太多,亦能得到的滿足感,得到簡單的觸動。

在舌頭,在視線,也在心上。

青雨 5.4.2011

Picture

Ps:附加同時經過某餅店,買了這個雜錦曲奇,可以讓自己選口味,有芝士竹碳、藍梅芝士等,但價錢頗貴,十七元四安士,至於味道……還是覺得小時候的餅店,那種牛油曲奇味道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