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誌-處境劇的你和我(一)
想了很久,文字在心裏跳躍過很多回,始終下不了筆。
是怎麼樣?也許,有些東西不知怎麼的開始,心裏卻塞了點點滴滴。
喜歡,來自很多的因素;口味、性格、心情等,不得不承認對於某些劇種某些橋段故事,我是特別的偏愛。
即使某些大制作大夥兒都激讚,我卻未必會追看;不愛一些因怨情仇、大悲大喜、爾虞我詐、國仇家恨的那種。常常喜歡的,都是小品,清新的、溫情輕鬆的、感動的,看完有種如沐春風的溫暖,最好更可以是餘韻裊裊,有空倒會浮起某些劇集片段,讓人回味想念。
所以常看的會是處境劇。
處境劇-畢打自己人 社長與老總,那一集,考考你吧!
笑著的,這不諱言也可能是媽媽的關係,她都愛看這些劇種,不能太婆媽太老套,但要輕鬆快樂的模樣,作為女兒的我,也很容易被感染。
處境劇,何時開始有點點的不同?
同事三分親、畢打自己人、然後到天天天晴,到現在的誰家灶頭無煙火,出自相同人之手,有種同樣的心思與心意,一份希望你懂得,希望你能得著某些東西的劇集。
是的,我一向相信執筆的、書寫的,也是一種分享,分享筆者的心,希望不是無聊的過目即望,而是有點點的得著,點點的能體會筆者的心意。
很嚴肅的課題,也很老套是嗎?不知道,但我的確一直以此信念來執筆,感動自己感動人。
在於我,三劇裏,不計剛播的誰家灶頭無煙火,我最偏心的是同事三分親,然後畢打自己人,到天天天晴。
沒法子,對於同事三分親的偏心,是怎麼的動搖不到,因為我最喜歡的是關詠荷。我有種習慣,當喜歡上一樣東西,它/他/她就像住進我心裏一角,即使過了許多許多年,都沒法拔除,它像生了根。關詠荷就像我喜歡梁詠琪一樣,在我心裏有著同等的地位;我想,應該不會變了。
即使說她演得漫不經心,即使說她不負責任,但一一我都還在偏愛。
喜歡,永遠都不是客觀,永遠也都是不公平的。若有公平,就再分不出喜歡與討厭,永遠都同等,一視同仁吧!
不過,只有她,整套劇不成氣候,還有武紀勇、文丞君、樓華、戴安娜……最重要的是──
男子組和女子組,這一個小圈子,成功形成了一氛圍,一種吸引,這種感覺是從來沒有在別的劇集裏感到。
同事三分親,是這三套劇之中最均衡的,除了主線,另其他副線同樣精彩,表達了不同的愛情,並不是草率結尾幾集就把它結束。
當然,女主角中途的離開,是有種遺憾,然而,若女主角一直都在,那麼副線沒有那麼多空間與劇情可走,可能不能變成現在的燦爛菲菲。
說個祕密吧!在還沒有畢打自己人之先,在同事三分親的時代,我已經是會趕回家追它的了,甚至出街吃飯還在找電視追。
記得那時蘇玉華在找關詠荷,說起與陸堅的種種…那個碼頭……我是咬著菜心,在一間茶餐廳,目不轉睛抬頭呆看著那電視,差不多等到播完那一集,我才懂得吃完我的墨丸河,而墨丸河早吸光了湯,都糊了一遍。
記得另一幕非常心悸,讓人動心的,是因蘇玉華的挑釁,要Vincent 在執垃圾筒的飯盒吃才答應不再打擾關詠荷,而關詠荷無意中看見了,而後,關詠荷與Vincent在同一街走過,手貼著手,差一點一點點的就會牽著了,一步再一步Vincent提起了勇氣,終於抓著了他和她的幸福,雙手牽著了。
而馬路邊,剛巧一部黑色的車駛過,車內,是默默祝福他們,替Vincent加油的蘇玉華。
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感動得想尖叫。
到今天,差不多三四年吧,然後鮮明如昨。
如同事三分親,到現在,即使有很多人都不會同意,然而我是愛這個更勝畢打自己人的。
別問我為甚麼?因為,喜歡是很個人的,也不用解釋太多。
至於畢打自己人,撇除一些劇以外的個人因素與其他意義,最成功的最好看的簡單來說是──
演員間的默契與火花。
即使各演員是如何如何演得精湛,但這也許只是各自各,沒有交流沒有火花沒有默契,是怎麼的都不會好看。
就是老總、社長與大哥的那些心理、說話對白、肢體語言的流動交流,形成的一種氛圍讓人著魔的入迷。
當然,劇本的有許多許多小聰明、可愛的設定與情節、精靈與神級的對白。沒錯,不得不用神級這個形容,對白實在是太精警了,究竟怎麼想出寫出來的?不得不令人佩服很咋舌。
一天二十四小時,當坐在電視前,能吸引眼球的,能讓人花上時間的,雖然不會很多,可是也不算少,比起這些,更難更可貴的是能讓你看進心坎,讓你牽牽念念。
感覺流動,在心中,從來都不是輕易。
待續~
青雨
7.4.2011
我認得係社長丟賞賞電話嗰集......有無記錯呀?!
回覆刪除拎~~擲電話擲電話~~~哈哈~
回覆刪除